培育新质生产力并非天然是发展科创企业股票资金杠杆,但科创企业天然是新质生产力。科创企业实现成长发展,需要技术、资本、制度以及企业家精神等多种要素的有机协同。
在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五年前,科创板肩负“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战略”两大使命,在中国上海鸣锣开市。五年间,科创板受理了940余家科技企业的上市申请,其中570多家最终成功上市,板块总市值近5万亿。
科创板对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技投资的影响十分深远。上市不是科创企业的终点,在很多时候恰恰是创新创业的“起点”。依托科创板,科技企业境内上市成为可预期的现实。以上市为阶段性目标,大量企业家投身创业推陈出新,科技人才投身产业星夜研发,投资人投身实业勇担风险,投行人投身企业保驾护航。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科创板率先实行了注册制,并在审核注册、发行定价、上市交易、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公司治理等各环节率先试点了众多规则创新。以更加包容的上市规则,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上市可能,为科技进步提供了接力支撑。
作为科技企业境内上市的首选地,科创板始终坚持“硬科技”定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科创板不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公司集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区域效应显现。经过五年发展,高比例研发投入已经成为板块一大特征,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四千亿。
作为一项“试验”,科创板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不尽如人意。自开市之初,科创板先后经历了注册制到底应该“谁来审、如何审、审什么”的质疑,科创板“硬科技”属性的边界到底在哪的争议,以及“三无企业”上市引发的亏损企业是否该上市的讨论。融资端,还面临一级市场机构退出难、上市预期不够清晰可控、IPO“撤单潮”频现等问题;投资端,则有发行定价依然偏高、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长期持有效益不高等挑战。
创新本质上是面向未知领域的探索,需要各个方面凝聚共识,融合智慧,打破边界,汇聚资源。过去五年,第一财经对科创板持续进行全景观察,并邀请专业领域的学者、企业家、投资人、投行负责人等共同探讨科创企业发展及科技投资领域的关键议题。
近期新“国九条”重磅发布,“创投17条”“科创板八条”相继出台。作为资本市场的“试验田”,科创板正迎来新一轮全面深改。站在五周年关键节点,第一财经再推出《一路向新 第一财经·科创板五周年全景报告》,并邀请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寻找科创板更优发展路径。
五年对一个市场板块而言,只是起步。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产业,仍需大力推动高水平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我们期待,科创板在下一个五年能够“破浪前行、一路向新”,市场制度不断完善,有“伟大的企业”在这里诞生,也让投资者拥有满满获得感。
本文为《一路向新第一财经·科创板五周年全景报告》寄语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杨宇东
科创资本论 相关阅读 连平:支持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应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实现供求之间的平衡。
昨天 13:59 李湛:增量政策可期,助力提振市场信心各界期待的改革具体指引正式发布,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改革,强调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功能发挥、对外开放及内在稳定性,为资本市场中长期健康发展增强信心和底气。
07-26 03:21 董少鹏:资本市场改革最首要的就是推动长线资金入市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资本市场的改革工作做出新的部署。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少鹏指出,资本市场改革最首要的就是推动长线资金入市,同时加强持续监管,提高投资者回报。他同时呼吁,应加强退市公司赔偿机制。
07-22 12:41 科创板助力集成电路创新发展,国产化将带来新一波机会 07-05 14:56 科创板生物医药这些年:跑出创新“加速度”,未来加码新质生产力 06-28 16:5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配资门户观点